中国现代化养禽业起步较晚,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才陆续在全国各地建立了规模化集约化的养禽场,随着养禽生产技术和禽病防制技术的广泛深人应用,近年来养禽生产得到了高速发展,家禽饲养总数已跃居世界第一位,蛋类人均占有量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规模化养禽业的迅速发展,一系列传染性禽病也随之而来,这使得禽病防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养禽生产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近年来禽病防制研究无论从深度到广度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现代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禽病防制研究中的不断应用,使传统的禽病防制研究开始向现代的禽病防制研究过渡。 一、现状 1、家禽疾病病原学的广泛深入探讨 能致家禽发病的病原学因子主要是病毒、细菌、真菌、衣原体、寄生虫等,目前对病原学的研究在利用传统的免疫学血清学方法研究病原的基本特性的同时,在病原的分子生物学方面也进行了广泛深人探索。如病毒核酸基因组序列或主要免疫原基因序列的测定,使人们能较清楚地认识到病原发生遗传变异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为预测疾病的演化发展奠定了基础;编码结构蛋白氨基酸序列的推导,为主要免疫原性蛋白的确定和进行特异性诊断试剂或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途径和依据等。到目前为止,影响中国养禽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疾病如新城疫、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球虫病等病原的主要基因序列或基因组序列已被测定,而且从分子水平上进行了某些病原的野毒株和疫苗株的核酸结构差异比较,这些都为疾病演化发展揭示出一定的分子遗传变异规律。 2、家畜疾病诊断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对疾病进行有效防制的关健便是快速准确地诊断疾病,弄清致病因子,以进行相应的预防和治疗。血清学、免疫学、病理形态学结合临床症状学技术和方法几乎深入到整个禽病防制研究领域,而且某些血清学免疫学方法己发展成为初步的诊断试剂,如北京市兽医诊断所和广西兽医研究所的传染性法氏囊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试剂、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的淋巴白血病ELISA诊断试剂、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传染性鼻炎ELISA诊断试剂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诊断试剂等,这些初步的诊断试剂都大大提高了诊断的速度,而具操作方便,准确性高,为我国禽病诊断试剂的商品化发展开辟了道路。 此外,几乎所有在中国发现的禽病都在实验室中建立了一些诊断方法,并有多家实验室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了多种禽病的核酸探针(地高辛、生物素或同位素标记)、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检测、限制住核酸内切酶分析、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分析等快速灵敏的禽病诊断检测方法,有些已经达到国际上先进水平,但这些方法多处于实验室阶段,离形成标准化商品化的诊断试剂仍有一段距离。虽然如此,这些对禽病诊断技术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3、家禽疾病免疫预防不断加强以及新型疫苗更迭出现对禽病防制提出了新概念 传统的防制观念起源于传统的免疫学,将病原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法致弱或使其核酸失活仍保持其外壳(膜)蛋白的免疫原性进行渡苗的研制,这些传统疫苗对保障家禽业的健康生产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目前疫苗免疫几乎包括了所有主要的家禽传染病的免疫预防中。但随着现代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在禽病免疫预防研究中的应用,新型疫苗不断出现,从较早的禽霍乱荚膜亚单位疫苗开始,多种载体(如大肠秆菌质粒、酵母、禽痘病毒、腺病毒、昆虫杆状病毒等)表达的基因工程苗、抗独特型抗体疫苗,以及新近出现的DNA裸体疫苗等,这些疫苗在实验室中有一定的免疫效力,但如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仍有许多工作要做,不过这给人们在疫苗研制和开发中提供了新的观念和思路。 4、家禽疾病致病机理的多方面探讨和研究 疾病发病机理一直是禽病研究的重点, 常规方法是从眼观和显微镜下组织器官细胞水平上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电子显微镜的普及应用,使禽病研究者能从分子水平上进行疾病发生机理的研究。早在1972年,Kerr Wyllie等首先提出了细胞程序性(apoptosis)的概念,现已研究病原如新城疫病毒、马立克氏病病素、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传染性贫病过程中均与细胞凋亡有关,中国已有学者从分子生物学结合病理学研究对贫血因子和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致细胞凋亡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这为家禽病原致病机理的研究开阔了视野。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