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农牧结合模式。这是经济、有效的粪污治理模式。欧洲畜牧业发达国家都要求规模养殖场要有充足的土地对畜禽粪污进行消纳和利用。各地要充分考虑当地土地的粪污承载能力,大力支持规模养殖进山入林,充分利用农田、林地、果园、菜地对经过沉淀发酵的畜禽粪污进行消纳吸收,实现种养区域平衡一体化。 二是沼气配套模式。就是要大力推广户用沼气、沼气发电等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将畜禽粪污经沼气池发酵后所产生的沼气、沼液、沼渣再进行原料、肥料、饲料和能源利用。特别是大型规模养殖场要推广怡农公司畜禽粪污“集中发酵、沼气发电、种养配套”的治理模式,既促进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又实现沼渣、沼液的多层次循环利用。 三是有机肥加工模式。就是在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利用生物工艺和微生物技术,将畜禽粪便经发酵腐熟后制成复合有机肥,进行产业化开发。 四是“零排放”模式。就是应用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在畜舍内铺设一定厚度的锯木屑、谷壳等垫料,生猪在垫料上饲养,粪尿全部被垫料吸收并进行混合发酵,达到粪污低排放的目的。要在垫料搭配和菌种生产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并采取降温防暑措施,切实解决好畜禽夏季高温越夏和垫料来源困难问题。 着力推广龙头联基地发展模式 在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中,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赢得市场的能力,是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骨干力量。可以说,抓住了龙头企业,就稳定了标准化规模养殖。因此,要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推进规模养殖,做强优势产业。 一是要围绕加工龙头发展规模养殖。不同的加工龙头有着不同的生产标准,不同的加工方式有着不同的品质需求。发展规模养殖要根据加工需求组织生产,使规模养殖场成为加工龙头的原料“车间”。要采取订单生产、产销联建等形式,牢固加工龙头与养殖基地的生产关系,形成共同发展的产业整体。 二是要鼓励龙头企业建设养殖基地。当前,新五丰、唐人神、九鼎等龙头企业在壮大原有主业的同时,延伸产业链条,发展规模养殖,扩大了一体化生产规模,提升了企业整体发展水平。要鼓励和引导已经发展起来的饲料加工、生猪屠宰、种猪繁育等大中型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形成集饲料生产、规模饲养、肉品加工、废弃物利用于一体的产业集团。 三是要密切龙头企业和规模养殖场的利益联结。要大力推广温氏集团、伟鸿公司、临武鸭的发展经验,龙头企业负责向规模养殖场提供种苗、饲料、防疫、技术、融资、产品保护价收购等服务,规模养殖场负责按企业要求组织标准化生产,形成龙头企业与规模养殖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紧密型合作关系,促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稳定发展。 努力构建促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长效机制 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既是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强化职能,切实做好行业服务工作,努力构建促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长效机制。 完善服务体系 标准化规模养殖,既有共同的服务需要,也有自身的特殊要求。要完善体系、改进服务。 一要加强良繁体系建设。要在畜禽优势产区、规模养殖程度较高的地区,着力建设一批档次高、质量好的原良种场,提高畜禽良种质量和供种能力。认真实施好生猪、奶牛良种补贴项目,优化牲畜品种结构。鼓励和支持规模养殖场进行自繁自养,有条件的大型养殖企业要配套建设企业自有的种畜禽场。 二要加强防疫体系建设。要强化兽医公益性职能,建立健全市、县级兽医工作机构和乡、村防疫员队伍。要根据规模养殖的新特点,强化规模养殖场的自我防疫意识和防疫责任,指导养殖场建立和完善自己的防疫队伍和防疫基础设施,制定科学的免疫和疫病防控工作程序。加大对规模养殖场的畜禽免疫和免疫抗体水平的检查力度,确保免疫工作落实到位。 三要加强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要在强化公益性技术推广体系的同时,创新科技服务方式,支持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与规模养殖场进行科研合作,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要根据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适应规模养殖的组装配套技术: 创新建设机制。要着力创新“三种机制”,形成发展合力 一要创新投资机制。既要积极采取资金补助、物质奖励、贷款贴息等形式,鼓励发展和改造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又要积极搭建平台,优惠政策措施,吸引工商资本、民营资本、外资本等投资建设和改造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 二要创新管理机制。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小区的生产条件和目标要求,制定不同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既严格管理、规范生产,又因地制宜、满足需要。 三要创新风险防范机制。要加强产销联建,稳定销售市场,防范市场风险。要严格规模养殖场的引种和调运,严格消毒、免疫、检疫措施,防范疫病风险。要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恶劣气候条件下的生产和应对能力,防范自然风险。要积极推进生猪、奶牛等畜禽政策性保险,扩大保险范围,降低灾害损失。 |
下一篇:规模养殖与蓝海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