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养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猪越来越难养了,虽然按免疫程序、剂量给同一群猪接种了一种或多种有批准文号的疫(菌)苗,仍患有相应的传染病,发病率有增无减,死亡率居高不下,个别场或户的猪“全军覆灭”,让养猪人束手无策。笔者经过现场调查认为:猪群“免疫抑制”是最大的祸根! 所谓“免疫抑制”,是指猪由于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免疫器官、组织和免疫细胞受损而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的接种相应的疫(菌)苗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得不到相应的免疫应答或抵御能力下降,易受外源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发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笔者就这个问题对多个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发现,导致猪“免疫抑制”的因素是多种的,主要有传染病因素、药物因素、霉菌毒素因素、营养因素、应激因素。本文就各种因素作扼要概述,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供参考。 传染病因素 1、病毒性传染 引发猪“免疫抑制”的病毒性疾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猪流感(SI)、猪细小病毒病等。以猪圆环病毒2型为例,猪感染PCV2,有关的猪病主要有母猪繁殖障碍、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RMMS)、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WS)等。根据万遂如报道,由于PCV2感染,严重损害猪免疫系统,使机体血液中单核细胞和未成熟粒细胞增加,循环B细胞和T细胞数量下降,免疫细胞功能受到影响,形成免疫抑制,进而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不但临床上疫苗接种不能激发有效的免疫应答,而且易诱发一种或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蓝耳病病毒、猪瘟病毒、细小病毒、伪狂犬病病毒、流感病毒)与继发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链球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等)。 案例:广西贺JJ、I、I市某猪场,从外地购入45—55日龄断奶仔猪328头(该批仔猪在原产地2卜25日龄进行猪瘟疫苗首免),进栏3天后发现部分仔猪皮肤苍白、被毛粗乱、咳嗽、呼吸急促;淋巴结肿大,拉黄色稀粪,贫血,黄疸,一星期后蔓延整幢猪舍,几乎每栏都有类似的病猪;当地兽医诊断为由PCV2引起的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MS),并积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除病死24头,被迫淘汰8头外,尚存活的296头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体温、食欲逐渐恢复正常。这时,为了防止猪瘟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经检测首免猪瘟抗体已下降或消失),便进行猪瘟疫苗2免和副嗜血杆菌病疫苗首免;两种疫苗免疫后10天内,猪群的采食量、体温、精神状态并无异常。2009年5月中旬,由于受相邻猪场发生猪瘟病和呼吸道疾病的影响,恢复正常的猪群又出现与原先(即PMMS)有所不同的临床症状,喜饮污水,腰背拱起,步态蹒跚,有的挤卧一起,全身寒颤,叫声嘶哑;高热稽留,耳尖、尾、四肢末端和腹下皮肤有出血点,手压不退色,有的呈蓝紫色;有的眼结膜发炎、流出脓性分泌物:有的四肢僵直,跛行;有的呼吸急促,咳嗽,口鼻流脓『生泡沫。确诊该病例为猪瘟和副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 反思:经研究分析,这是由于猪机体尚有PcV2的存在,造成猪免疫抑制而导致猪瘟疫苗和副嗜血杆菌病疫苗免疫接种无效。 2、细菌性及其它疾病传染 (1) 猪支原体肺炎(MPS):据资料介绍,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改变机体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的功能,抑制肺脏的免疫应答,造成免疫抑制,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使其对疫苗的免疫产生干扰作用,导致猪瘟疫苗和其它疫苗的免疫失败,从而抵御不了猪瘟野毒和其他外源病原体的侵袭,而容易诱导多种疾病的混合感染。 案例:2008年8—9月,贺州市某商品猪场的246头架子猪,体温、食欲无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咳嗽、气喘;咳嗽在早晚、食后明显,呈现连咳,呼吸增加,诊断为猪肺炎支原体病、检测猪群,猪瘟抗体水平低。为了预防猪瘟,一面对肺炎支原体进行药物治疗,一面进行猪瘟疫苗免疫接种,10天后肺炎支原体病的临床症状消失,但20天后,却陆续发现猪群中有与原先(即MPS)不同的临床症状病猪,体温升高,呈稽留热,皮肤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手压不退色,多次用抗菌素与磺胺类药物治疗均无效;剖检病死猪,可见大肠有轮层状溃疡,脾脏边缘呈锯齿状,淋巴结切面呈大理石样,诊断为猪瘟。说明机体隐藏有肺炎支原体,免疫器官抑制,而导致猪瘟疫苗免疫失败。 (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P):定居于扁桃体和黏附在肺泡上皮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可被肺泡巨噬细胞迅速吞噬或吸附并产生毒素,这些细胞毒素对巨噬细胞、肺内细胞及上皮细胞具有潜在的毒性,可破坏免疫器官而引起免疫抑制。 案例:广西贺州市某猪场2009年5—6月,216头育肥猪发病,表现为腹式呼吸,鼻孔流血液和粘液,并带有泡沫;有的呈犬坐姿势,体温41-42度,耳、腹部皮肤和粘膜发绀。严重病例食欲废绝,呼吸极度困难,气喘,阵发性咳嗽,卧地不起,2—3天内死亡。剖检病死猪可见胸腔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血液凝固不良,胸腔、肺与胸膜及膈肌广泛粘连。诊断为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经用抗菌素和退热药治疗数天,存活的204头猪体温、食欲恢复正常。开始进行APP治疗时,还进行猪瘟抗体检测,猪瘟抗体水平低,也未发现有猪瘟病毒。于是在进行APP治疗期间还同时注射猪瘟疫苗。APP恢复正常后20天左右,猪群中又发现与原先(APP)不同的病猪,高热稽留,皮肤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手压不退色,多次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剖检病死猪发现脾脏边缘呈锯齿状,淋巴结切面呈大理石磁,盲肠内有纽扣状溃疡,诊断为猪瘟。经分析,是由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损害了猪的免疫器官,引发免疫抑制,注射疫苗起不到免疫应答有关。 (3) 猪附红细胞体病:被附红细胞体感染的仔猪,可使红细胞、细胞免疫功能遭受不同程度损害而造成免疫抑制,从而影响了仔猪对猪瘟疫苗和其他疫(菌)苗的免疫应答,并诱导继发或并发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更增加了潜在的危险。 案例:2008年5月—6月,广西贺州市某种猪场已接受猪瘟疫苗和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接种的母猪产下的仔猪,哺乳期间出现高热稽留,眼眶发红,闭眼昏睡,口角流出大量泡沫或唾液,腿软或步态蹒跚;有些猪盲目行走或转圈或顶墙;有些头向后仰,四肢划动,皮肤、粘膜发绀,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治疗无效,诊断为猪瘟和伪狂犬病混合感染。历时1个多月,共发病哺乳仔猪34窝356头,死亡319头,死亡率90%,其中有27窝整窝死亡。究其原因,主要是该场的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产前普遍存在猪附红细胞体隐性感染,虽然按免疫程序,母猪配种前注射了猪瘟疫苗和配种后注射了猪伪狂犬病疫苗,但由于母猪免疫抑制,使猪瘟疫苗和猪伪狂犬病疫苗的免疫应答都下降,起不到保护作用。 |
上一篇:猪免疫抑制的危害与防控技术
下一篇:论猪场防疫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