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病防治

牛流行热的防治(2)

日期:08-27 作者:佚名- 小 + 大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Three day fever)或暂时热(Ephemeral fever),是由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突发高热、流泪、有泡沫样流涎,鼻漏,呼吸促迫,后躯僵硬,跛行,一般取良性经过,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本病广泛流行于非洲、亚洲及大洋洲。我国也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而且分布面较广。

病原  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epizootic fever vires),又名牛暂时热病毒(Bovine ephemeral  vires),属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暂时热病毒属(Ephemerovims)的成员,像子弹形或圆锥形。含单股RNA,有囊膜。

本病毒可在牛肾、牛睾丸以及牛胎肾细胞上繁殖,并产生细胞病变。也可在仓鼠肾原代细胞和传代细胞(BHK-21)上生长并产生细胞病变。绿猴肾传代细胞(Vero)上也能繁殖。

本病毒各分离株间的同源性很高,差异极小。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侵害奶牛和黄牛,水牛较少感染。以3~5岁牛多发,1~2岁牛及6~8岁牛次之,犊牛及9岁以上牛少发。6月龄以下的犊牛不显有临床症状。肥胖的牛病情较严重。母牛尤以怀孕牛发病率略高于公牛。产奶量高的母牛发病率高。绵羊可人工感染并产生病毒血症,继则产生中和抗体。

病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吸血昆虫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约6~8a或3~5a流行一次,一次大流行之后,常隔一次较小的流行。

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在夏末到秋初、高温炎热、多雨潮湿、蚊蠓多生的季节流行。

本病的传染力强,传播迅速,短期内可使很多牛发病,呈流行性或大流行性。有时疫区与非疫区交错相嵌,呈跳跃式流行。

症状  潜伏期3~7d发病突然,体温升高达39.5~42.5℃,维持2~3d后,降至正常。在体温升高的同时,病牛流泪、畏光、眼结膜充血、眼睑水肿。呼吸促迫,患牛发出哼哼声,食欲废绝,咽喉区疼痛,反刍停止。多数病牛鼻炎性分泌物成线状,随后变为黏性鼻涕。口腔发炎、流涎,口角有泡沫。有的患牛四肢关节浮肿、僵硬、疼痛,病牛站立不动并出现跛行,最后因站立困难而倒卧。皮温不整,特别是角根、耳、肢端有冷感。有的便秘或腹泻。发热期尿量减少,尿液呈暗褐色,混浊,妊娠母牛可发生流产、死胎、泌乳量下降或停止。多数病例为良性经过。病程3~4d,很快恢复。少数严重者可于1~3d内死亡,但病死率一般不超过1%。有的病例常因跛行或瘫痪而淘汰。

病变  急性死亡的自然病例,可见有明显的肺间质气肿,还有一些牛可有肺充血与肺水肿。肺气肿的肺高度膨隆,间质增宽,内有气泡,压迫肺呈捻发音。肺水肿病例胸腔积有多量暗紫红色液,两侧肺肿胀,间质增宽,内有胶冻样浸润,肺切面流出大量暗紫红色液体,气管内积有多量的泡沫状黏液。淋巴结充血、肿胀和出血。实质器官浑浊肿胀。真胃、小肠和盲肠呈卡他性炎症和渗出性出血。

诊断  本病的特点是大群发生,传播快速,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率高、病死率低,结合病畜临床上表现的特点,不难作出诊断。但确诊本病还要作病原分离鉴定,或用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进行检验。必要时采取病牛全血,用易感牛作交叉保护试验。

在诊断本病时,要注意与茨城病、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牛副流行性感冒等相区别。

防制  本病可选用?-丙内酯灭活苗、亚单位疫苗及病毒裂解疫苗接种牛只。病初可根据具体情况酌用退热药及强心药,停食时间长可适当补充生理盐水及葡萄糖溶液。用抗生素等抗菌药物防止并发症和继发感染。治疗时,切忌灌药,因病牛咽肌麻痹,药物易流人气管和肺里,引起异物性肺炎。

自然病例恢复后可获得2a以上的坚强免疫力,而人工免疫迄未达到如此效果。但是,由于本病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因此在流行季节到来之前及时用能产生一定免疫力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即可达到预防的目的。

在本病的常发区,除做好人工免疫接种外,还必须加强消毒,扑灭蚊、蠓等吸血昆虫,切断本病的传播途径。发生本病时,要对病牛及时隔离,及时治疗,对假定健康牛群及受威胁牛群可采用高免血清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上一篇: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治

下一篇:牛茨城病的防治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联系方式 | 关于阳光

冀ICP备14003538号  |   QQ:472413691  |  地址:河北省邢台市  |  电话:0319—3163003  |  

Copyright © 2024 天人文章管理系统 授权使用


首页
分享
留言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