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广西某场全场50%母猪突然不食,发热,精神沉郁。3天后流产20%,包括所有妊娠阶段母猪。胎儿送检PRRSV普通毒株及变异株阳性。采取措施:隔离病猪;控制热应激;停止免疫PRRS疫苗;仔猪6针注射保健;严格清洗栏圈和消毒;所有流产母猪停止配种1~2个情期。2个月后,逐渐恢复正常。 湖北某场2005年引种后3周,部分猪不食,中等发热,流涕。按流感处置无效。送检PRRSV阳性。后备猪严格隔离;免疫PRRS活疫苗;控制应激;严格的清洁和全进全出;仔猪注射保健。3月后控制。 3.1.3公猪 厌食、精神沉郁和呼吸道症状外,性欲缺乏和精液质量降低病毒感染后2~10周,表现为精子的运动能力降低和顶体缺乏 3.1.4哺乳仔猪 在繁殖障碍末期的1~4个月内,早产弱仔多,死亡率高60%。症状:消瘦、饥饿、沉郁、呼吸急促、外翻腿、球结膜水肿,个别震颤或划水,也有一些水样腹泻;脐部等部位出血;细菌性多发性关节炎、脑膜炎。 3.1.5保育猪、生长猪 症状:多样化的表现3种情形。一是稳定:哺乳仔猪和保育猪(10周龄前)正常。二是地方流行:常见于某一特定阶段猪群(如6~10周龄)厌食、精神不佳、皮肤充血、呼吸加快、毛皮凌乱、日增重不同程度地减少、整齐度相差很大,有些猪只在后期出现腹泻。三是爆发:发热40℃~41.5℃,发红,个别猪出现神经症状。3天后全身发紫,呼吸困难,衰竭。病程长者可达10~15天。后多无治疗和饲养价值而淘汰或死亡。死亡率10%~70%。伴有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渗出性皮炎、疥癣、支气管肺炎等继发感染。 某场保育舍700头仔猪。6~10周龄呼吸道疾病持续存在,检查PRRS阳性。研究发现正常仔猪与病猪采食量差异。结合采食量、临床症状(体温变化、呼吸症状、死淘与剖检记录)、PRRS抗体结论如下:潜伏感染期及前驱期7天(33~39天)。采食量无变化。Ab不整齐,大部分阴性;症状明显期12天(40~52天)。采食量下降,精神差,发热、发红。Ab阴性;死亡高峰期12天(53~65天)。采食量下降,发热,细菌感染表现,死淘明显;恢复期14天(66~80天)。采食量上升,但较健康猪仍差。死淘降低。Ab滴毒升高。 江西某场2006年6月突然约50%生长猪不食,发热。立即注射PRRS疫苗;每日2次消毒;饲料中大量添加抗生素原粉及中药制剂。送检猪瘟、PRRS阳性。各种措施均无疗效。2周后淘汰所有肥猪;4周后淘汰所有猪只。猪场关门。 3.1.6 PRRSV普通毒株与变异毒株致病性差异 普通毒株侵害免疫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而变异毒株还包括消化系统、神经系统。PRRSV+PCV2所致的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肺质地坚实,大部褐色并呈花斑状。肺泡隔显著大量淋巴细胞浸润。PRRS临床特征:肺炎“花斑肺”。 3.2 临床特征:我们不知道的 不同毒株的致病性差异和表现;现有疫苗的安全性评价:对现场发病的影响程度;如何在潜伏期/前驱期采取措施;如何现场区分PRRS及PMWS。 3.3 免疫:我们知道的 PRRSV/疫苗: 机体感染后,先天性免疫作用弱疫苗免疫后需要3~4周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性免疫;由于病毒的变异,疫苗的交叉保护效力存在疑问;抗体以来增强现象(免疫还是不免疫);现有的疫苗无法提供广泛的保护;免疫后多少有些安全感。 3.4 免疫:我们不知道的 关于何时免疫、使用弱毒疫苗、死苗还是自家苗、“高热病疫苗”有没有效及新一代疫苗的上市时间的问题我们还不清楚。 3.5 PRRS控制原则 3.5.1生物安全 包括外部生物安全、内部生物安全(多点式生产、全进全出)和后备猪的管理。 3.5.2应激的控制 3.5.3管理 种猪群的管理、饲料管理、猪群流动方向及发病时的控制方案 3.5.4继发/混合感染控制 药物保健 3.5.5免疫 4结论:PRRS控制的未来 没有任何一种猪病象PRRS这样对猪场管理和生产方式带来如此大的挑战。这种挑战更多的来自于我们对疾病的认识和管理行为。综合性的思维有助于我们有效控制疾病,这些思维包括:重新考虑生产布局;强调动物福利与应激的控制;强调精细化管理;重新衡量保健药物的开支;从单纯依靠疫苗和抗菌药转向综合性用药。 |
上一篇:如何应对免疫后的猪场突发猪瘟
下一篇:一例猪流行性感冒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