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 本病的自然临诊疾病仅发生于鹅和番鸭的幼雏。白鹅、灰鹅和狮头鹅幼雏的易感性相似。1周龄以内的雏鹅死亡率可达100%,10日龄以上者死亡率一般不超过60%,20日龄以上的发病率低,而1月龄以上则极少发病。 临诊症状 拉灰白或淡黄绿色稀粪,并混有气泡;鼻端流出浆性分泌物,喙端色泽变暗;临死前出现两腿麻痹或抽搐,病程1~2d。 病理变化 本病的特征性变化是空肠和回肠的急性卡他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整片肠黏膜坏死脱落,与凝固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形成栓子或包裹在肠内容物表面的假膜,堵塞肠腔。剖检时可见靠近回盲部的肠段,外观极度膨大,质地坚实,长约2~5cm,状如香肠,肠管被一淡灰或淡黄色的栓子塞满。 诊断 检查血清中特异抗体的方法有病毒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和ELISA试验等。 防制 高度重视雏鹅易感阶段的防控工作;预防接种:在留种前一个月作第一次接种,每只种鹅肌注弱毒苗0.5-1mL,15d后作第二次接种;如种鹅未进行免疫,而雏鹅又受到威胁时,也可用雏鹅弱毒苗对刚出壳的雏鹅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弱毒疫苗0.1mL。 12、传染性鼻炎 本病是由鸡副嗜血杆菌所引起鸡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为鼻腔和窦的炎症,表现流涕、面部水肿和结膜炎。 此病分布于全世界,由于感染的产蛋鸡产蛋减少10%~40%,生长鸡增重停滞及淘汰鸡数增加,常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病原 鸡副嗜血杆菌。需要V因子即烟酰胺腺嘌啉二核苷酸(NAD)。 葡萄球菌等在生长过程中可排出V因子,因此,在交叉划线培养时,在葡萄球菌菌落附近可长出鸡副嗜血杆菌菌落。 流行病学 病鸡及隐性带菌鸡是传染源,而慢性病鸡及隐性带菌鸡是鸡群中发生本病的重要原因。其传播途径可由飞沫及尘埃经呼吸道传染,但多数通过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感染。麻雀也能成为传播媒介。 本病发生于各种年龄的鸡,老鸡感染较为严重。 病变 主要病变为鼻腔和窦黏膜充血肿胀,窦内有渗出物凝块,后成为干酶样坏死物。 防制 本菌对多种抗生素及磺胺药物有一定敏感性。可选用高敏药物,常用红霉素、土霉素、庆大霉素等。 改善鸡舍通风,避免过密饲养,带鸡消毒等措施可减轻发病。 免疫接种用多价灭活油剂菌苗,可于3~5周龄首免、50~60d二免和开产前分三次接种。 13、鸡慢性呼吸道病 本病是由鸡败血支原体(鸡毒支原体)引起鸡和火鸡的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慢性呼吸道病。其特征为咳嗽、流鼻液、呼吸道啰音和张口呼吸。成年鸡多为隐性感染。 流行病学 病鸡和隐性感染鸡是本病的传染源。本病的传播有垂直和水平传播两种方式。经呼吸道传染,垂直传播可构成代代相传。鸡和火鸡对本病有易感性,4~8周龄鸡和火鸡最敏感。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寒冷季节流行严重,成年鸡则多表现散发。 症状 幼龄鸡发病时,表现为浆液黏液性鼻液,频频摇头、喷嚏、咳嗽,还见有窦炎、结膜炎和气囊炎。后期如鼻腔和眶下窦中蓄积渗出物则引起眼睑肿胀;产蛋鸡感染后,只表现产蛋量下降和孵化率低,孵出的雏鸡生命力降低。 病变 鼻道、气管、支气管和气囊内含有混浊的粘稠渗出物。气囊炎以致气囊壁变厚和混浊,严重者有干酪样渗出物。 诊断 成鸡采用平板凝集试验进行检疫。 防治:结合种蛋药浴或将种蛋在最初12~14h进行46.1℃(蛋内温度)高温孵化, 可大大减少MG经蛋传递的百分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