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大肠杆菌病:临床有败血型、肠毒血型、肠型三种类型 羔羊大肠杆菌病:败血型 主要发于2~6周龄的羔羊。肠型 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的幼羔。 禽大肠杆菌病: 急性败血症 气囊炎、心包炎和肝周炎。 关节滑膜炎 全眼球炎 输卵管炎和腹膜炎 产蛋期鸡感染时,可见输卵管增厚,有畸形卵阻滞,甚至卵破裂溢于腹腔内,有多量干酪样物,腹腔液增多、混浊,腹膜有灰白色渗出物。 脐炎 幼雏脐部受感染时,脐带口发炎,多见于蛋内或刚孵化后感染。 肉芽肿 诊断:培养采用麦糠凯培养基。 防制:本病的急性经过往往来不及救治,最好能通过药敏试验以选择对本场分离的大肠杆菌最敏感的药物。在仔猪开始发生黄痢时,应立即全窝给药,最好同时口服和注射两种药物,发生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禽大肠杆菌病、羔羊大肠杆菌病、兔大肠杆菌病时,也要根据情况,全窝(群)用敏感抗菌药物拌料或饮水给药预防,发病畜(禽)及时应用1~2种药物治疗。常用以下药物连用3~5d。 7、巴氏杆菌病 巴氏杆菌病是主要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动物急性病例以败血症和炎性出血过程为主要特征。 病原: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两端钝圆,中央微凸的短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不形成芽孢,无鞭毛,不能运动。姬姆萨液或美蓝染色,呈两极浓染。菌体多呈卵圆形,两端浓染。 流行病学:家畜中以牛、猪发病较多;家禽和兔也易感染。病畜和带菌动物为传染源,经消化道而传染给健康家畜,或通过飞沫经呼吸道而传染,吸血昆虫的媒介和皮肤、黏膜的伤口也可发生传染。 本病的发生一般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冷热交替、气候剧变、闷热、潮湿、多雨的时期发生较多。本病一般为散发性,家禽,特别是鸭群发病时,多呈流行性。 症状: 猪 又称猪肺疫。 牛 又名牛出血性败血病。 羊 本病多发于幼龄绵羊和羔羊,有最急性、急性及慢性3种类型。 兔 有败血型、肺炎型、鼻炎型、中耳炎、结膜炎、子宫脓肿、睾丸炎、体表脓肿。 禽 又名禽霍乱。最急性型,常见于流行初期,以产蛋高的鸡多见,病鸡无前驱症状,常突然死亡;急性型最为常见,体温升高到43℃~44℃,排出黄色稀粪。鸡冠和肉髯变青紫色,病死率很高。慢性型是由急性者不死转变而来,多见于流行后期。 鸭霍乱呼吸困难;剧烈腹泻,有的病鸭两脚瘫软,1~3d死亡。 禽 肝脏的病变具有特征性,肝稍肿,质变脆,呈棕色或黄棕色,肝表面散布有许多灰白色、针尖大的坏死点。 防制:每年定期进行预防接种。我国目前有用于猪、牛、羊、家禽、兔和貂的疫苗。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族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也有一定疗效。 8、沙门氏菌病 又名副伤寒,是各种动物由沙门氏菌属细菌引起的疾病总称。临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也可使怀孕母畜发生流产。 流行病学:幼年畜禽较成年者易感。病畜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经消化道感染健畜。子宫内感染也有可能、内源感染; 病禽、带菌禽是主要的传染源。有多种传播途径,最常见的是通过带菌卵而传播。 症状: 猪又称猪副伤寒。临诊上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牛 急性型病犊腹泻,排黑色、淡黄或草绿色稀粪,且含黏液、血液及黏膜,体温升高,死亡率达50%;成年牛体温升高、粪便中带有血块,不久即变为下痢。怀孕母牛多数发生流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