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炭疽 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和人共患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临诊特征是突然高热、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发绀、濒死期天孔出血。本病病变特点是呈败血症变化,以尸僵不全,血液凝固不良,脾脏显著肿大、皮下和浆膜下有出血性胶样浸润为特征。 病原:炭疽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炭疽杆菌繁殖体的抵抗力不强,但芽胞的抵抗力很强,在自然条件下能存活数十年。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畜。当病畜尸体处理不当,形成芽胞污染了土壤、水源、牧地,可成长久的疫源地。 其中草食动物最易感,包括牛、羊、鹿、马、驴、骆驼等,人也易感。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其次是通过皮肤感染,也可通过呼吸道感染。 本病常呈地方流行性。夏季吸血昆虫多、雨水泛滥时容易发生传播。 症状:本病潜伏期l~3 d,最长可达14 d。 牛急性型最常见。病牛突然体温上升42℃,常常在使役和放牧时突然死亡。有的病牛兴奋、减食,反刍、泌乳停止,妊娠牛可发生流产。可视黏膜发绀并有出血点,呼吸困难,肌肉震颤。濒死期体温下降,天然孔流血,痉挛,一般经1~2 d死亡。 猪 潜伏期长,多数表现慢性经过。生前无明显临诊症状。 病变:尸僵不全,天然孔有黑色血液,血液不凝呈煤焦油样。全身多发性出血,皮下、肌间、浆膜下有黄色胶样浸润。脾肿大2~5倍,全身淋巴结肿大呈黑红色,切面湿润呈红褐色并有出血点。 局部炭疽常见于肠、咽及肺等处。 诊断:对原因不明而突然死亡或临诊上出现痈性肿胀,腹痛,高热,病情急剧,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发绀,濒死期天然孔出血,尸体腹胀明显,尸僵不全的病畜应怀疑为炭疽病。 实验室诊断时对可疑炭疽病死畜禁止剖检。可切下一耳朵,断端消毒后,用0.2%的升汞或5%石炭酸纱布棉花包裹立即送检。或用消毒棉棒浸透血液,涂血片送检。 炭疽沉淀反应(Ascoli氏反应) 是诊断炭疽简便而快速的方法。 防制: 预防措施 常发地区的易感动物,每年应作预防接种。常用疫苗有无毒炭疽芽胞苗及炭疽Ⅱ号芽胞苗。但对山羊不适用。炭疽芽胞Ⅱ号苗,各种家畜均为皮下注射1 ml。这两种芽胞苗均在注射后两周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1年。 扑灭措施 发生本病时,应立即将疫情迅速上报,封锁发病场所,划定疫区。病畜隔离治疗,可疑者用药防治,假定健康群应紧急免疫接种。 全场应彻底消毒,病畜接触过的地面,应把表土铲除15~20cm,取下的土应与20%漂白粉混合后再进行深埋。污染的垫草、饲料、粪便应焚烧。畜舍用20%漂白粉溶液或10%烧碱水喷洒三次,间隔一小时。尸体要焚烧或深埋处理。 禁止疫区内动物及其相关产品出入。在最后一头病畜死亡或痊愈后15天时解除封锁。解除前再进行一次终未消毒。 14、葡萄球菌病 葡萄球菌病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人和动物多种疾病的总称。葡萄球菌常引起皮肤的化脓性炎症,也可引起菌血症、败血症和各内脏器官的严重感染。 病原:葡萄球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3种,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的致病菌。 对龙胆紫、青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敏感,但易产生耐药菌株。 流行病学 是人和动物体表及上呼吸道的常在菌。破裂和损伤的皮肤黏膜是主要的入侵门户,甚至可经汗腺、毛囊进入机体组织,引起毛囊炎、疖、痈、蜂窝织炎、脓肿以及坏死性皮炎等。经消化道感染可引起食物中毒和胃肠炎;经呼吸道感染可引起气管炎、肺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