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力、热、电、光、原子能、声音、环境等物理因素; ③ 药物、激素、毒素、营养物质(过敏和缺乏)等化学因素; ④ 社会心理因素(幼小动物离开母亲、断奶对心理造成的应激、惊吓等)。 根据上述病原和机体的相互作用方式,为了研究的方便,我们又可以将病原归为以下两大类: ① 表观病原(Apparent Pathogen,AP):能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生理机能改变的病原(病原体),如猪瘟病毒,口蹄疫病毒,禽流感病毒,鸡新城疫病毒,过度饥饿等。 ② 潜在病原(Potential Pathogen,PP):一般情况下不能引起疾病,但在一定条件的促发下可能引起疾病或导致正常生理机能发生改变的病原(病原体),如某些血清型的大肠杆菌,猪副嗜血杆菌,某些流感病毒,人在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猪在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时发生的细菌和真菌的继发感染,寒冷,断奶等。切记:潜在病原和条件性致病菌不是等同的概念。 当然,表观病原和潜在病原的划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相互转化,而且这种转化是动态的。如在疫苗接种的情况下,某些病原对机体的致病力逐渐下降,这些病原要么从机体中消失,要么成为潜在病原。如机体在饥饿和寒冷等病原的作用下,某些潜在病原也可能乘虚而入成为表观病原。 动物群或动物个体及其周围环境中所有的病原(表观病原和潜在病原)就构成了该动物群或动物个体的病原谱(Pathogenic Spectrum,PS)。 构成病原谱(PS)的所有病原(表观病原,AP和潜在病原,PP)依据其数量、种类、毒力和空间位置的综合致病能力,称之为病原谱值(Value of Pathogenic Spectrum,VPS)。 病原谱值(VPS)是一种多维值,即是一种非线性值,不可以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每一个动物或动物群与其他的动物或动物群在病原谱的构成上均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称为病原谱差异性(Disparity of Pathogenic Spectrum,DPS)。 计算方式可以模拟为: DPS ≈∣VPS 1 ↔ VPS 2∣(这里的双向箭头表示比较,而不是加减) 病原谱或病原谱值随时间变化的快慢程度又称为病原谱变化速度(Speed of Pathogenic Spectrum,SPS),病原谱变化速度也是衡量疾病发生可能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 即SPS=DPS/t(时间) ≈(∣VPS 1 ↔ VPS 2)/t 如冷空气的突然降临,突然的高温,病原体数量的急剧增加,病原谱变化速度(SPS)就比较大,动物就很容易罹患各种疾病。 另外,病原谱的差异性也同时表现在动物的基因水平、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种属、区域、时序等层次上。如流感病毒主要感染细胞质,新城疫病毒主要感染细胞核,PRRS病毒主要感染巨噬细胞,HIV主要感染CD4+细胞,口蹄疫病毒主要感染上皮组织,HAV、HBV和HCV(人甲型、乙型、丙型肝炎病毒)主要感染肝脏,猪瘟只感染猪和野猪,非洲猪瘟只位于非洲地区,公猪在青春期最容易发生副睾炎等。 即使地方品种和外来品种在病原谱的构成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地域上的差异),因此在引进外来品种时必须谨慎小心。今年来动植物中新出现的许多疾病都是由引种造成的。 此外,野生动物与周围环境间在病原谱的构成上差异较小,所以野生动物可以其乐融融地在野生的环境中生活,但家养的动物和野生动物接触就很危险,容易发生各种疾病。给动物创造一种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尤其重要,即将动物和周围环境之间的病原谱差异减少到最低限度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总之,病原谱差异性的存在始终是疾病发生的基础。即:DPS∈(VPS 1 ≠ VPS 2) 为了消除病原谱的差异性,我们既可以通过采用减少一方的病原谱值或增加另一方的病原谱值的方法,又可以通过降低病原谱变化速度的方法来预防和控制疾病。 例如: VPS1 ≌ VPS2 DPS=│VPS1-VPS2│≈0 VPS1↓≌ VPS2↓ DPS=│VPS1-VPS2│≈0 VPS1↑≌ VPS2↑ DPS=│VPS1-VPS2│≈0 当然增加一方的病原谱值,有时虽可以减少病原谱差异性,但增加病原谱值亦有一定的风险,病原谱值也不是越大越好,如, 例一:VPS1=2,VPS2=3 则DPS=1 例二:VPS1=20,VPS2=30 则DPS=10 结论是:虽然例一和例二中VPS1/VPS2=2/3,但DPS相差很大(1:10),所以VPS不是越大越安全! 以上所述,即为病原谱学(Pathospectrology)的主要内容。
|